奥福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清心 2025-05-05 急救常识

在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个严重的法律问题,许多劳动者因为企业主的欠薪而感到困扰。如何判断是否达到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呢?**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用人单位、承包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拖欠劳动者工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拒不支付,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1.拖欠工资数额较大:劳动者工资总额在三个月内达到一定数额的,即可视为拖欠工资数额较大。

2.拖欠时间较长:拖欠工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可视情节严重。

3.拖欠劳动者人数较多:拖欠工资涉及劳动者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可视为情节严重。

4.逃避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5.拖欠工资后逃匿:用人单位在拖欠工资后,故意逃避、拒不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且逃匿的。

6.重复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在支付劳动者工资后,再次拖欠工资的。

7.给劳动者造成严重损失:因拖欠工资给劳动者造成生活困难,或者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三、如何认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

1.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确定。

2.实际支付工资:以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数额确定。

3.同行工资水平:参考当地同行业同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处罚

1.责令支付工资: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罚款:对拖欠工资数额较大、时间较长、涉及人数较多等情况,可以处以罚款。

3.刑事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了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遇到欠薪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