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9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9年版本的出台,为行政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将围绕这一问题,从行政案件的受理、调查、审理、执行等方面,为读者详细解析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9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行政案件的受理
1.受理机关: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受理条件:当事人应当提交申请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二、行政案件的调查
1.调查机关:由受理机关负责调查。
2.调查期限:自受理之日起,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调查。三、行政案件的审理
1.审理机关:由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负责审理。
2.审理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审理会议、审理等环节。四、行政案件的执行
1.执行机关: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负责执行。
2.执行期限:自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起,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执行。五、当事人权利保障
1.当事人有权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2.当事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六、证据规则
1.行政机关应当收集、审查、核实证据,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
2.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符合法定形式。七、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没收非法持有的许可证或者执照;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6.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7.限制从业;
8.其他行政处罚。八、行政复议
1.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九、行政诉讼
1.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十、法律适用
1.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应当依法适用法律、法规。
2.依法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应当适用。十一、法律责任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办理行政案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当事人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办理行政案件而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请求赔偿。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9为我国行政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行政案件时,我们应积极运用这些规定,依法维权。
- 上一篇:财务章使用范围
- 下一篇:监狱建筑师怎么当犯人